当年,瑞幸咖啡财务造假的始末

少于 1 分钟阅读

标签:中国星巴克、年轻、优惠/消费券、功能性需求。

概述

2017年10月,瑞幸咖啡在中国开设第一家门店。

2019年5月17日,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,用时仅仅18个月,成为史上最快速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企业。

2020年1月31日,著名做空机构浑水通过其官方发布了一份89页的匿名做空报告。

2020年3月,瑞幸坚决否认浑水机构做空报告的所有指控。

2020年4月2日,瑞幸自曝29亿营业收入中,虚构金额约22亿。随后原瑞幸咖啡董事长、创始人陆正耀离场,多名高管被解雇。

2020年6月29日,瑞幸咖啡在纳斯达克停牌。

2020年12月,瑞幸咖啡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(SEC)就财务造假事件达成和解,和解代价是瑞幸需要支付1.8亿美元罚款。

2021年2月初,瑞幸申请破产保护,随后走上债务重组之路。

2022年2月,瑞幸方面宣布,已履行之前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(SEC)的和解协议所产生的1.8亿美元罚款。

2022年4月11日,瑞幸宣布成功摆脱所有破产程序,回归正常经营状态。

lucky_coffee

要上市,也得会讲故事!

瑞幸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:

要让所有中国人都能像喝可乐一样,喝到咖啡,不一定非得星巴克那样走高端路线,有点“装”的味道了。

快速开线下门店+大量发放优惠券,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。

利用自取咖啡和无人零售的模式,颠覆咖啡行业。

自带缺陷的商业模式

烧钱!烧钱!烧钱!

极速开线下门店,不断降低产品价格,以免费咖啡或低价优惠券吸引消费者。殊不知,中国人喝咖啡的习惯并远远赶不上它开门店的速度。因而产生了极高的成本:门店租金、员工薪资、运营成本等。

而消费券也基本是针对新用户,对于老用户而言,却享受不到多少优惠,另外被优惠券吸引过来的消费者本身对价格是高度敏感的,这就造成了用户留存率低的问题。

瑞幸咖啡实施的“无人零售”战略,本质上是一种速溶咖啡,却每杯要卖16元,消费者有一种被“欺骗”了的感觉。最终导致该项目的入不敷出。

商业模式的缺陷使得瑞幸很难实现盈利。瑞幸通过“烧钱”模式获得的客户是不持久的,一旦补贴不复存在,那些对价格高度敏感的客户便会流失。

走上财务造假之路

造假为了给投资人证明自己很快就能盈利。

处于发展期的企业,是难以使用市盈率的方法来进行企业估值的,但可以使用市销率。投资者相比于盈利情况,更关注于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,反映到具体指标层面就是营业收入的增长。

瑞幸的整个发展背后都有着“神州系”的身影,公司高管本身就有套取公司现金的前例。

在美国上市的门槛相对较低,注册流程较为简单,对于像瑞幸上市时间不长的公司,政府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其的加强监控,为其财务舞弊创造了一定的机会。

瑞幸决策层也许只是想割美国人的韭菜,也许是想暂时给投资者信心,稳定公司股价,让公司真正能够实现盈利。

不论是何种动机,这种欺瞒的行为着实让相信它的投资者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。

逆流而上

有了失败的教训,便不会再重蹈复辙。

小蓝杯的发展如今走上正轨,电梯里的白领也经常手拿一杯瑞幸。渐渐地将要成为工作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瑞幸也不断地在加快产品的研发速度,包括生椰拿铁、厚乳拿铁等爆款。

同时提高营销的精准性,利用自己的数字化技术进行资源扩张,通过数据驱动对私域流量精细化运营。

瑞幸与《创造营2021》中利路修签约,签约了自由式滑雪世界冠军谷爱凌为品牌代言人。极大地提高了其在年轻人中的品牌影响力。

看好国民品牌哦,明天就来杯热美式吧!

更新时间: